背景:
阅读全文

临沧市凤庆县三岔河镇明龙中心学校简介

[日期:2017-01-18] 来源:凤庆县教育局

三岔河镇明龙中心学校简介

一、学校简介

三岔河镇明龙中心学校地处三岔河镇明龙村独田村民小组,毗邻雅浪河,距县城70多公里,距三岔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8公里。是凤庆县典型的高寒山区中心校。中心校所辖五个村完小,服务范围内的五村,均属地广人稀,总人口只有7964人,在校学生仅有648人,44人的教师队伍中,目前尚有6名临聘教师。经历了几十年发展和改革的明龙中心校,历任有七个校长,现任校长杨顺林,历任校长分别是汤文、王之耀、樊文华、李德荣、杨绍柱、罗映华、杨顺林。

二、办学理念

2008年2月,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创造性提出了“三生教育”,要求和号召所有学校开展“三生教育”活动。我们体会到,在学校实施“三生教育”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,是实现家庭幸福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。因此,我们以“学会生活,学会学习”为办学宗旨,提出了“愉快生活,轻松学习”的办学理念和“会吃、会穿、会用、会学”的八字培养目标。

2009年5月,我校向上级申报的《少先队工作如何促进三生教育》的课题被列为省级课题。2010年9月份,我们开始对本课题进行研究。我们提出的“会吃、会穿、会用、会学”培养目标涵盖了“三生教育”的内容,并将“三生教育”进一步在学校工作中进行细化,用少先队活动这一条主线,将学生在学校的“吃、喝、穿、住、行、用、学”等日常行为有机结合起来,用大队抓中队,中队抓小队,小队抓队员的管理模式,加上卫生监督岗、纪律监督岗、环保节能监督岗的设置,让学校的任何事都有人管,有人过问。使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走上了正规化。

在课题研究的同时,我校教师把取得的点滴成绩通过《少先队工作如何促进三生教育》记录下来,本书呈现的是本校《少先队工作如何促进三生教育》的课题成果。由于该课题是一项涵盖学校少先队工作、德育工作、管理工作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课题,因此本书共有六章。第一章总论写了“三生教育”的研究背景、依据、研究目标体系及特点。第二章、第三章分别从学校课程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两个维度,写了明龙完小“三生教育”课程的实施和怎样用少先队工作推进“三生教育”,同时介绍了明龙完小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创建的筹备工作。第四章写了少先队工作促进三生教育的评价机制。第五章写了少先队工作如何促进三生教育的实施与学校管理。

由于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均是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,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,因此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了较强的操作性,所写案例内容形象生动,可读性强。同时又由于明龙完小的特点是地处高寒山区,对绝大多数农村学校而言很具有代表性,学校的办学思路、德育工作、少先队工作等开展,定会令各位同行读后有所感悟。

三、明龙中心校下属五个完小简介

明龙完小简介

凤庆县三岔河镇明龙完小,成立于1975年,当时校名是明龙完小附中,最初设四个教学班,其中小学四、五年级各一班,初一、初二各一班,后来开设了初三,班级增至5个班,有教师14人,学生100多人,全校共有三间土木房子,简陋且十分拥挤,校舍占地仅有300多平方米。尽管如此,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,明龙完小附中校长汤文,率领广大教师一道辛勤耕耘,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,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。1986年9月三岔河中学成立,明龙完小附中撤并至三岔河中学后。明龙完全小学正式成立,樊文华任校长。一、二年级为复式班,其它为单式班,起初办到五年级,90学年后办到六年级,有教师5人,学生90多人。1990年,由于老校址地势下陷,房屋被撕裂,无法正常开课,在主管部门的努力下,学校被搬迁至明龙村茶叶初制所(现在的校址),全体师生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。1991年,学校建成了332平方米的砖木教学楼(南面、2003年拆除重建为砖混结构),1992年又建成一幢398平方米的土木宿舍楼(北面、现在仍在使用),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。1995年,为迎接“普六”验收,学校又建盖了221平方米的砖木综合楼(东面),1996年,学校通过了“普六”验收,同年,明龙完小被评为“县级文明学校”荣誉称号。2007年修建了大门、围墙、厕所、师生厨房,校舍建设有了彻底改变。

现在的明龙完小,已今非夕比,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,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在逐年提升,目前它既是中心完小也是中心校的示范窗口。学校现占地4110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。2007年配备了“模式二”设备一套。2013年9月配备“电子白板”项目2套。目前,随着“校安工程”的实施,学校的办学条件得以逐步改善,2012学年新建的“学生餐厅”、“学生宿舍”已经投入使用。现有在校学生136人,其中,一至六年级123人;学前班13人;7个教学班。现有教师15人,其中一级教师7人;二级教师3人;三级教师2人;未定级2人;临聘教师1人;其中:本科学历6人;专科学历7人;中专学历2人;20——29岁教师6人;30——39岁教师5人;40——49岁教师2人;50——59岁教师2人,教师平均年龄:33.1岁,学历合格率为100%。

明龙完小属半寄宿制学校,学生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全部在校食宿,学生在校时间长,从星期天下午报到后,一直要到下周星期五下午才离校,各位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责任重大,尽管如此,明龙完小各个班级,教育教学质量却一直处在各个年级之首。学校配置了“电子白板”项目资源,各位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中,挤出点滴时间进行学习,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,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。

康明完小简介

1957年的秋天,一群身背书包、脚踏草鞋的孩子伴着凉爽的秋风,迈着轻盈的步伐,欢天喜地的奔向了康明村康明社社员纪文伟家的地楼。在那里,即将诞生康明村历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——康明村民办小学。教师也是在自己村里学识比较渊博的人中挑选出来的,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“黄老师”。从此,康明人民的教育事业拉开了新的篇章……莘莘学子们终于能告别那段背井离乡的求学之路,可以在自家门口读书了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小小的“地楼教学”早已容纳不了越来越多的学子了,黄贵林老师经过和村大队商量后,于1959年学校从纪文伟家的地楼中搬到了不远处的大队仓房中(现在康明村民委员会康明小组初制所),结束了民办时代的教育,康明终于有了专职的人民教师。经过几任教师艰辛的打拼,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渐有了明显的改变。1973年是康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,在仓房中14年的磨砺之后,学校搬迁到康明村阿补山村民小组(现在康明完小所在地)。随着党中央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,学校得以健康发展。2000年开办了康明完小学前班,为提高学龄儿童的学前教育提供了保障。与此同时,康明村先后撤并了向阳办学点(1993年撤并)和阿腰山办学点(2002年撤并),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,优化了办学条件,提高了办学质量。

康明完小依山傍水,坐落在群山之中,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,隶属于三岔河镇康明行政村,毗邻凤庆县城,距县城20公里,距三岔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21公里。服务于康明村村民委员会10个自然村近1300人;海拔2115米,年平均气温24.3℃,年降水量1300毫米。现康明完小有6个教学班(学前班及二至六年级),学校现占地3326平方米,有学农基地5亩;校舍建筑面积761平方米。2010年苗圃爱心人士为康明完小捐赠图书2100册,学校建立了“黎燕梅苗圃书轩”;2007年配备了“模式二”设备一套。目前,随着“校安工程”的实施,学校的办学条件得以逐步改善,2012学年新建的学生“餐厅”、“厕所”已经陆续投入使用。现在校学生105人,其中,一至六年级90人;学前班15人;6个教学班。现有教师7人,其中一级教师4人;未定级1人;临聘教师2人;其中:本科学历3人;专科学历1人;中专学历3人;20——29岁教师3人;30——39岁教师3人;50——59岁教师1人,教师平均年龄:34.5岁。

康明完小属半寄宿制学校,学生从学前班到六年级全部在校食宿,学生在校时间长,从星期天下午报到后,一直要到下周星期五下午才离校。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,我校将不断求真务实,扎实推进素质教育,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不断探索,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而努力奋斗,努力打造学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美丽校园,相信康明完小的明天会更美好!

水田完小学校简介

凤庆县三岔河镇水田完小(水田CP爱心之家希望小学)创办于1932年,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,学校座落于凤庆县三岔河镇东北,距县城28公里,距三岔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18公里,服务于水田村村民委员会1568人。

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三十多年间,它服务着明龙、水田和康明三个村。解放前有两名教书先生,有学生七十多名,开设一至六年级两个多级复式教学班,两幢土坯房,学校占地面积约为500多平方米。

解放后,教师增加到五名,学生最多时达到三百多人,有四幢土木结构的房子。各村成立集体化生产队后,康明和明龙两个村的学生回本地就读。1990年和1995年,镇党委政府分别为学校修建了两幢砖木结构的教学楼和宿舍用房。共开设六个教学班,有六名教师,学生二百六十多人。2003年,两幢砖木结构的房屋因地震及其它原因变成危房,后相继被改建成平房。2008年,一幢土木结构的瓦房也已经变得岌岌可危。经学校负责人通过网络与广东CP爱心团队取得联系,并在凤庆县教育局、镇党委镇府、教育办公室、明龙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,得到CP爱心团队20万元人民币的捐助,政府财政匹配资金24万元,拆除了土木结构的危房,在原地修建了360平方米的框架结构教学楼。学校现占地2162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积1019平方米。2007年配备了“模式二”设备一套。目前,随着“校安工程”的实施,学校的办学条件得以逐步改善,2012学年开工的“学生餐厅”、“厕所”、“学生宿舍楼”正在紧张的施工中。现在校学生153人,其中,一至六年级132人;学前班21人;7个教学班。现有教师7人,其中一级教师4人;二级教师2人;三级教师1人;其中:专科学历6人;中专学历1人。30——39岁教师3人;40——49岁教师4人;教师平均年龄:40.1岁。

2009年6月,杨建瑜等12名同学分别荣获云南省青少年艺术大赛金、银、铜奖,同年12月,杨建瑜等3名同学被临沧市委、市政府授予“思想道德先进青少年”光荣称号。2010年4月,杨建瑜等7名同学积极参加三岔河镇教育办公室组织举办的创新作文、钢笔书法、毛笔书法比赛,并分别荣获一、二、三等奖。如今,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,正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具有现代化、规模化的希望小学。

王平完小简介

凤庆县三岔河镇王平完小建于1951年,1951年至1964年为识字班,时任教师一人,名叫罗国政,现已去世,共20个学生左右。1964年至1966年为耕读小学,20多个学生半耕半读,时任教师一人,名叫罗维兴。1966年至1970年改为民办小学,时任教师一人,即罗维兴。1970年改为公办学校,当时的校名是色力找小学,时任教师二人,由杨仕鲜任校负责,2个班共30多名学生,设至三年级,三年级以后到其他学校就读。1974年改名为王平完小并延续至今,1978年教师增至3人,班级也相应增加,开设至五年级,学生增至50至60人,由鲁良老师任学校负责。1983年,学校教师增加至4人,杨贵中、罗国华等四名教师共教60多名学生,由杨贵中老师任校负责。

在以上的时间段中,王平村还开办了后寨小学(1970年开办)和王家寨小学(1979年开办)。

王平完小1990学年后办到六年级,有教师5人,学生90多人。1996年,学校通过了“普六”验收。2000年12月,王平完小被评为“县级文明学校”。2003学年,由于生源及校舍的问题,撤并了王家寨小学至王平完小。2007学年,根据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》中“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,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,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”,这新一重大决策,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给王平完小配备了模式二设备。2008年11月,王平完小安装了防雷设施,更好的保证了师生的安全。2009学年,王平完小在中心校领导的关心下,开设了学前班,学前教育终于在王平村这片土地上得以萌发。同年,王平完小校址搬迁被列入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议题,并很快得以落实,新学校现正在建设中。2010学年,撤并后寨小学至王平完小。

经历了五十多年发展和改革的王平完小,历任有13个校负责或村教师组长,他们的姓名分别是(按任职时间顺序):罗国政、罗维兴、杨仕鲜、鲁良、罗绍安、杨贵中、李金和、李松桃、郭忠明、王家存、李永强、杨华光、周新荣、杨仕兴(现任)。现在的王平完小,已今非夕比,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,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在逐年提升。学校现占地5160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积1043平方米。目前,随着“校安工程”的实施,学校的办学条件得以逐步改善,2012学年新建的“学生餐厅”、“学生宿舍”、“厕所”等将投入使用。现有在校学生120人,其中,一至六年级100人;学前班20人;6个教学班。现有教师6人,其中一级教师4人;二级教师1人;临聘教师1人;其中:本科学历6人;专科学历6人;30——39岁教师4人;40——49岁教师2人;教师平均年龄:36.5岁。

我们本着“一切为了孩子,为了孩子的一切”的办学理念,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努力,请相信王平完小的教育事业会蒸蒸日上。

棉花林完小简介

凤庆县三岔河镇棉花林完小,成立于1968年9月。当时校名是棉花林完小,最初设三个教学班,采用复试教学模式,其中小学一、三年级为一班,二、四年级为二班,五年级为三班,学生人数多达70多人,仅有三个教师任教。拥有两间土木结构的校舍,校舍十分拥挤,校舍占地面积不足250平方米,条件十分困难;在如此艰苦的环境条件下,学校仍然为高一级输送许多人才。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,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,学校的校舍建设得到不断改善。为了棉花林完小今后的宏观发展,学校于1994年9月从原址搬迁至现在的校址,初建两间砖木结构校舍,占地面积531平方米,设六个教学班,教师6人,学生100多人。1998年9月青树小学、团结小学、色普鲁小学三个校点合并于棉花林完小。棉花林完小成为全村唯一保存完整的一所学校。1999年在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,学校建起了占地面积303平方米框架结构综合楼。2009年修建了学生厨房、围墙、大门,校舍建设进一步改善。

学校现占地7933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积1084平方米。2007年配备了“模式二”设备一套。目前,随着“校安工程”的实施,学校的办学条件得以逐步改善,2012学年开始建设的“学生餐厅”、“厕所”、“综合楼”已经投入使用。现有在校学生136人,其中,一至六年级117人;学前班19人;7个教学班。现有教师9人,其中一级教师1人;二级教师5人;未定级1人;临聘教师2人。其中:本科学历1人;专科学历6人;中专学历2人;20——29岁教师5人;30——39岁教师2人;50——59岁教师2人,教师平均年龄34.7岁,学历合格率达100%。学校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,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制度,抓好适龄儿童的入学,切实加强在校学生的控辍保学问题,按规定发放免费教科书;教师之间密切配合,齐抓共管,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。

我要咨询或发布信息| 编辑: shasha511| 阅读:
热门培训课程
热门培训课程
热门评论
Baidu
map